登入 / 註冊

https://www.dorosenren.com/profile/0/?profiletab=messages

土乾澆透? 澆水測試 & 介質概述

相信很多人是聽了這句「多肉植物、仙人掌不需要太多水,很好養的!」腦波一弱,肉肉們就帶回家、帶進辦公室,但沒多久就滿滿的黑人問號,對吧?!

水給少了,變成乾扁四季豆;水給多了,它們就突然爛給你看! 好像沒那麼好伺候啊?! 就當作長知識吧~ 讓我們從澆水開始瞭解,肉肉們會慢慢變乖的…

什麼是介質?

土壤,你一定懂! 但「介質」是什麼? 可以讓植物支撐、附著,同時提供養份,使其成長發育的物質,就稱為介質。

土壤、石礫都算是介質… 使用在草本植物的培養土是介質的一種,而種植多肉植物可以用泥炭土、椰糠、桐生砂、鹿沼土、珍珠岩、火山土、上砂、蛭石、赤玉土、發泡煉石、缽底石… 並且依照需求,以不同的比例混合,或堆疊在花盆中的各層,它們都統稱為「介質」。

發泡煉石,顆粒大、吸水性強,通常放在花盆的最底層,可以減少積水機會;赤玉土,吸水前後顏色深淺差異大,大多鋪在表面,一方面能減少中間層的介質氧化、結塊,二方面能藉此判斷澆水後的水份蒸散狀態;中間層為混合介質,大多為桐生砂、蛭石、火山石… 等石礫,也就是俗稱的「多肉土」或稱「顆粒」,混入泥炭土、椰糠、竹炭等有機質。

顆粒越多「疏水性」越佳,亦即給水後的流失速度較快,水份比較不會長時間被介質吸附、留在盆內。本文後段將進行「澆水測試」,再補上幾種介質的特寫照片,就會更加清楚…

如何選擇花盆?

挑選花盆時,要預留多肉生長空間,土表面寬大約比植株多2~3公分,看得到表土為佳;深度則約為植株球徑的2倍,讓根系有向下發展的空間。太小、太淺會不利於生長,太大、太深則容易給水過多,造成悶濕。

土表高度盡量接近盆面邊緣為佳,若土表低於盆面過多,土表和盆面間的高低落差會使得空氣不易流通,同樣會有悶濕的狀況產生。

至於花盆材質,在《十二卷屬栽植法》書中提到,瓷盆、粗陶盆、塑膠盆,都適合用來栽種,就唯獨「素陶盆」被打槍… 沒有上任何亮光漆的素陶盆,材質就像紅磚瓦,孔隙比水泥盆更粗、水分更容易蒸散,是書中指出的一大缺點。但對多數多肉植物而言,寧可乾燥也不要悶濕,素陶盆確實會讓水份快速散失,而水泥盆就相對的合適,也是我選用它的主因。

土乾澆透的邏輯?

園藝店、社群網路可以常聽到「土乾澆透」這四字,但它的原理是什麼? 試想,太陽曬了植株、土表、花盆一整天,盆子內部肯定還有熱氣,如果少量的澆水,水份可能只被土表以下的部份介質吸收,其餘仍有熱度的介質,遇上少量的水份,盆內就像「電鍋」的狀態,熱氣蒸煮著植株的根系,很容易一命嗚呼~

澆透的狀態就像上圖,水量持續澆到盆底出水,此時盆內介質已經被水份完全覆蓋,溫度平均的下降,熱氣、植株代謝的雜質也都一併流出,對於多肉植物而言是最理想的給水方式。

土乾到何種程度才澆水?

「澆透」容易理解,但「土乾」的定義就比較模糊… 如何判斷盆內的土有多乾? 接著我們來作實驗,但在實驗前,得先瞭解多肉植物的何時需要補水?

多肉植物主要來自非洲、美洲的沙漠、高山,日曬劇烈、雨水缺乏、空氣乾燥,極端的氣候讓這些植物演化出各種保存水份、養份的構造。同時因應更為劇烈的四季變化,有明顯的生長期、休眠期。

降雨、水氣相對少的時節,多肉們會進入休眠狀態,生長緩慢甚至停滯! 所以當它們來到人類的飼養環境,我們就必須配合它們的狀態,生長期需要更多的陽光、水份、養份;休眠期需求大量減少,就應減少或停止給水。

當夏季溫度升高,多肉植物逐漸進入休眠,卻仍按照平時的給水模式,類似《多肉植物變果凍》這樣的慘劇就會發生!《多肉植物的休眠》及《多肉植物的大敵?! 什麼是渡夏?》這兩篇筆記有更完整的概念…

筆記中也提到,台灣的四季變化,比起多肉原生地要來得和緩太多,所以除了少數品種之外,在台灣幾乎不會深度休眠,四季都持續生長,只是生長速度的快慢不同,也就表示在台灣種植多肉幾乎不用「完全斷水」! 況且當盆內介質全乾,根系像肉乾一樣被悶曬,多肉植物將啟動自我保護機制,進入深度休眠,何時醒來就得看緣份了。

進行「澆透」給水方式後,「盆內水份散失40%」可以作為再次給水的概念,大致呈現的狀態是「介質乾鬆但有水氣」,這個狀態下的根系仍會有不同程度的生長。除了具有「塊根」構造的品種,或番杏科這類有明顯的夏季休眠期之外,大多數的景天科、阿福花科 都能套用這個邏輯…

耐旱的塊根、球根型多肉,同樣有夏型、春秋型、冬型的生長、休眠特性… 確認深度休眠,仍可每月繞盆給一點點水,維持根系活性;石頭玉 這類的番杏科,夏季休眠可採噴霧方式每週給水1次;仙人掌科,夏季是生長期,每週可澆2次水,春秋每週1次、冬季2週1次。

這些頻率僅供參考,品種特性、栽種環境,都有影響,盆內保水狀態才是最確切的!

澆水的方式?

簡單的澆水動作也是有「眉角」的! 如果是在白天澆水,而水珠又停留在葉片上,會造成凸透鏡效果,陽光聚焦後便容易造成爛葉情況。尖嘴型的澆水器,可以巧妙的避開葉片,讓水直接注入土表,很適合肉肉數量較少的同學使用。

若種植的數量比較多,必須用到較大的花灑,實在避不開葉片,那麼澆水的時間選擇就很重要了…

澆水的時機?

瞭解多肉植物對水的需求,也知道盆子裡「介質乾鬆但有水氣」的狀態適合澆水,相信你已經不會再用例行公事的節奏、一視同仁方法,對每一盆植物澆水了!

除了掌握不同多肉的需求、盆內的水份狀態、種植盆器的材質之外,另一個影響的因素是「天候」,它會影響我們實際給水的「時機」… 上面這張圖,是接下來分享一星期的「給水測試」所紀錄到的氣象狀態。

白天氣溫比夜間高,若又有日曬因素,多肉植物懂得保護自己,降低對水的需求,此時當然不是理想的澆水時機… 日落後、盆內溫度下降至30度以下,多肉們恢復活力,此時澆水是比較適當的。

開始種植多肉、吸收更多知識,也自然而然會留意氣象預報… 掌握一週的氣溫、降雨狀態,澆水後的一兩天溫低、日照少,是很棒的時機! 但若來到夏季,連續高溫,卻眼見盆內已過度乾燥,那麼還是要利用溫度相對低的夜間澆水,同時使用電扇加強通風,避免盆內潮濕又讓太陽強曬。

當白天的日曬劇烈,澆水前可以先噴霧降溫,讓植株的氣孔逐漸打開,日夜間不同的呼吸作用得以進行轉換,過幾分鐘後再接續澆水。

當我們有「移盆」動作,根系難免會受傷,也不適合澆水。建議先移到陰涼處,讓根系傷口乾燥,再選擇適當的天候、較低的氣溫,再恢復給水。

透過氣象預報網站、APP,得到的溫度、晴雨狀態,是判斷何時澆水,很直覺的參考因素… 而「濕度」也是重要的參考資訊!

50%~60%是人體感到舒適的濕度數值,當濕度低於50%則表示環境相對乾燥,選擇在前一天晚上澆水,水份比較快蒸發,也就能避免日間陽光照射,造成盆內悶濕,產生掉葉、黑腐等問題。

環境測試

洋洋灑灑紀錄了一堆很基本,卻必須理解的觀念,實驗終於要開始了! 雖然多肉植物的社群網站很多,但「環境」才是種植植物最大的變因,也是遇到問題時,最需要釐清的資訊,所以這份《報案三聯單》才應運而生…

我的肉園是個玻璃窗台,座西北朝東南,左右兩側在早上和傍晚會有日曬,雖然我自認採光很好,但對於多肉植物而言仍算散光環境。中央250公分寬的玻璃是固定的,兩邊各有一個紗窗,屬於室內空間,嚴格來說通風狀態普通,夏天會相對悶熱。

學長給了建議,是最土卻最直接的「環境測試」方式… 7盆相同大小的水泥盆、裝著相同介質、擺在相同位置、同一時間澆水澆透… 接著,每天出門上班前倒出一盆,觀察介質狀態,便能知道該環境通風、水份散失的程度,藉以參考日後澆水的頻率。

接著我們就從此次實驗所使用的介質開始介紹吧…

介質介紹

紅褐色的發泡煉石,別名矽石,是園藝植栽很常使用的介質,以水和粘土混合後,經過1100度燒製而成,材質堅硬、重量輕盈、無菌無毒… 表面有佈滿易於吸水的孔洞,內部亦有空洞,不僅保水也能讓空氣流通,多半舖設在盆底,增加盆內疏水性。

市售的「多肉土」多半不是單一種類,參考上方左圖,裡頭混合了幾種介質,但主要都是「顆粒」也就是石礫為主,岩石、沙土正是多肉植物原生環境佔比最高的介質。

右圖是泥炭土,和椰纖、椰糠這類的有機質相似,適合植物的根系附著、生長,帶有微生物及些許養份,同時也具有保水作用,因此和多肉土混合時的佔比若過高,疏水性便較差,水份長時間留在盆內,悶濕、高溫就容易爛根。

作這實驗時,入坑僅僅2週,來自園藝店老闆娘的資訊,它建議我中間層的主要介質以「多肉土 1:1 泥炭土」混合… 對於比較不通風的窗台而言。這是過於保溼的比例,但我們就且戰且走…

來自日本北部的赤玉土,是火山灰堆積下的產物,屬於微酸性介質,不含有害細菌,可作為「鋪面」之用,能減少含有泥炭土、培養土的介質,接觸陽光和大量空氣後造成氧化變質,減緩結塊、硬化。

選用中型顆粒的赤玉土,除了鋪面也能和其它顆粒混合,作為中間層主要介質… 順帶一提「桐生砂」,它同樣是來自日本的火山沙,遇水後的顏色變化比赤玉土較小,質則比赤玉土硬,比較不會崩裂,同樣保水卻具有比較高的排水性。

赤玉土保水卻透氣的特性,在吸附水份時呈現深褐色,乾燥時變成土黃色,可以作為觀察盆內水份狀態的重要依據。除了根系較為特殊的品種之外,盆內的介質厚度,發泡煉石、赤玉土大約各佔 1/5,其餘則為多肉土混合泥炭土。

剛購入或放置很久,已經完全乾燥的水泥盆,容易吸附大量水份,也會間接影響測試的結果。因此,除了介質要充分澆透,水泥盆整個泡濕後再填入介質,是個方法。觀察水泥盆外部顏色,也能藉以猜測盆內含水狀態。

水泥盆吸水性強,容易將盆內的濕氣帶出,是它的優點,但同樣也有吸熱的缺點。所以環境仍須通風,且距離要拉開,才能讓流通的空氣帶走水氣、濕氣。

水泥盆可能因為水泥與細沙混合的均勻程度不同,讓表面出現些微的紋理,但吸了水的水泥盆外觀,還是可以大略看得出來,第4天已經明顯乾燥了。

澆透後,土表的赤玉土到了第3天還有些水份,與水泥盆相同在第4天已經幾乎全乾。

先撥去赤玉土,分開底層發泡煉石,單獨比較混合介質,第4天符合前述「介質乾鬆但有水氣」的狀態,第7天則幾乎乾透,輕撥後可以輕易倒出… 依照實驗結果,在我的種植環境,使用1吋水泥盆,在天候穩定、氣溫25~30度左右,大約4天澆1次水是適當的頻率。

我寧可乾一點點,也不想盆內過濕,所以在這些條件下,生長期3~4天給水,渡夏、半休眠則4~5天澆1次。不過,季節、天候、介質比例、花盆尺寸… 這些條件若有不同,澆水的頻率也得跟著調整,大一點的水泥盆、沒有毛細孔的瓷盆,可以拉長澆水的天數。

如果龜毛一點,任何的條件改變,再做一次測試,甚至四季都作一次實驗,當然是最好… 但這樣好像有些矯枉過正,同一個種植環境,做了基本測試、取得參考依據,再根據氣候、品種、實際生長狀態來微調,應該就可以囉~

眼尖的同學應該會留意到,前面幾張照片中,花盆底部都有灰色的「防滑板」,而上方2張照片中的防滑板下方還墊了「塑膠棧板」,這是為了避免積水,也能讓花盆的底部更透氣、更通風,是防止多肉植物爛根的重要措施。

介質比例調整

對於通風較差的種植環境,疏水性非常重要,因此有許多同學是使用「全顆粒」種植多肉植物,也就是介質中不加泥炭土、椰糠。而我實驗時的「多肉土 1:1 泥炭土」配比確實太過保濕,因此我也拿了篩網,重新將介質比例做了調整…

趁著介質重配,我也添加了「蚯蚓糞+羽毛肥」這樣的固態肥料,比例修改成「多肉土 8:泥炭土 1:固態肥 1」,疏水性增加許多,所以如果連日放晴、溫度較高,1吋小水泥盆大約一週2次給水,3吋水泥盆、3吋瓷盆則一週1次給水。

植株栽種測試

將條件控制為一樣,在同樣的環境中,可以測試給水的頻率。那麼,當介質、給水、植株都相同,擺放的位置不同,就可測試不同的環境,適不適合種植這個品種!

通常水給的多,葉片會張開,藉以蒸散水份。水份較少,葉片會包合,減少水份散失;陽光太強,葉片可能捲曲、乾枯。陽光不足,植物會「徒長」,無法成為肥厚飽滿的體態… 大膽實驗、小心求證、多多觀察,肉肉們也會健康成長唷~

📷 圖片支援:Unique GardenNivea Wang
🔎 資料參考:洪大理Joshua Haskell呂傑 & 網路查詢 重新編撰
✍️ 本文為 校工庫瑪 學習筆記 請同學們不吝指正
📋 閱讀更多 校工庫瑪的多肉日誌
🌵 粉絲團交流團交易所任意門

https://www.dorosenren.com/?p=1581
0
歡迎留言x

多肉仙人交易所

多肉仙人雖然是以多肉植物資訊討論為主,但仍希望把認真經營的多肉植物、資材用品、教學課程業者,介紹給同學們,讓大家把肉肉照顧得更好…

同學們可以依照相關規則,本著喜愛肉肉、分享肉肉的初衷,在多肉仙人交易所中,展示、贈送、交換、販售 各種多肉植物及資材!

Free

$ 0

小鮮肉 會員權益

  • 完成註冊 免費使用 多肉仙人交易所
  • 可刊登 10盆 多肉植物
  • 每盆多肉可上傳 1張 照片
  • 無留言板功能
  • 無外連網站欄位
我 要 升 級

Pro

$ 250
3 Months / 3個月季繳

三層肉 會員權益

  • 原價 200元/月 季繳優惠 500元/3個月
  • 推廣期 季繳半價優惠 250元/3個月
  • 可刊登 30盆 多肉植物
  • 每盆多肉可上傳 3張 照片
  • 有留言板功能
  • 有外連網站欄位
我 要 升 級

Advanced

$ 600
3 Months / 3個月季繳

五花肉 會員權益

  • 原價 500元/月 季繳優惠 1200元/3個月
  • 推廣期 季繳半價優惠 600元/3個月
  • 可刊登 100盆 多肉植物
  • 每盆多肉可上傳 6張 照片
  • 有留言板功能
  • 有外連網站欄位
我 要 升 級